近些年来朋友圈晒的最多的,是去某机构参加亲子游戏活动,在选幼儿园的时候亲子游戏活动,也成了参考的必备一项。孩子显然就在身边,却需要中间的媒介去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强化亲子关系。陪孩子现在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奢侈,一种某种意义上的任务,需要一种固定场合和氛围的渲染,失去了本身的自发的的那种原始感情投入。

陪伴孩子是随时随地的,不受时空限制,没有经济鸿沟,只要你想就可以感受爱的美好。亲子活动的机构无论多么丰富,孩子玩具无论多么名贵,兴趣班无论多么繁多等等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形式上的变换,都一直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中,停留在意识中的攀比中,停留在集体追风中。父母们,给自己一点时间,清空关于自己的一切,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与他们所需要的安全和爱的世界,很简单的嘻嘻闹闹,不需要多么绚丽的工具,不需要多么现代化的媒介,不需要多么繁华的场地,需要的仅是回到童年的自己,纯真的笑容,实实在在的情感。也请给孩子一个爱和信任的环境,让孩子清晰自己的选择,整合自己的认知,不要让这个混乱的环境产生混乱的情绪。

下班前将所有需要电子产品处理的工作生活事件完成,回到家后让自己静下心来,真实的接纳心灵,陪孩子也是陪自己天真般的欢笑一会,在忘我超我的世界里回归原始的本性,脱掉沉沉的外壳,让身心就在此时此刻,忘掉一切不顺心,沉浸在纯真般的孩童世界里享受和谐的亲子时光,疗愈心灵。陪孩子更是陪自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华,也是父母自身心灵疗愈解压的最好方式,享受它,接纳它。

有位出色的妈妈,在和我聊天的时候,他总会说:“带孩子很烦,陪他们玩是在浪费时间,最主要的是他什么也学不到,总是傻乎乎的玩。”于是我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珠心算、跆拳道、绘画、钢琴班,可是孩子就是不太愿意上,你说怎么回事呢?每天都会给我商量:“妈妈,我今天能晚点睡吗?我还没玩够。”“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放假呀?我想去公园玩。”“妈妈什么时候可以陪我做游戏?”“早晨醒来总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去上班?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不上班?”好多好多什么时候,我都烦死了。

我听了有点心疼这个孩子,他强烈的渴求妈妈的陪伴,多么希望妈妈能和他一起玩,多么需要回归童年的本性。不要孩童时就充满压力和竞争,那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生活。于是我就告诉她:“这个年龄他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他需要的是尽情的玩,是妈妈给予爱的滋养,他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当他感觉到足够安全,感觉到被爱时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有精力把兴趣转向外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自己所需的生活。”如果一个孩子整天为获取妈妈的爱和陪伴而耗尽心思、伤透脑筋,他哪有心思把兴趣朝向外界,探索未知的自己。我们没有帮孩子做选择的权利,我们有的只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和爱的环境,包容接纳他的一切,相信他们有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和选择的能力,这样的环境和信任胜过一切。

身边好多家长有太多的抱怨,幼儿园的伙食不好,教室不通风,老师不负责任,活动太少,作业太多?爷爷奶奶带的太娇惯了,带的不讲卫生,带的太爱看电视。有太多的担心,我家孩子不说话是不是很自卑?我家孩子没有心机,老受别的小朋友欺负?孩子不爱动脑筋,四肢发达太懒惰?幼儿园不学东西考不上好小学怎么办?等等,太多太多家长都生活在焦虑恐惧担心中,看到孩子时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毛病,太多的不完美,总是为孩子的明天提心吊胆地规划着,却从没有停下脚步打开自己的心灵去走进孩子。

这个浮躁的社会,这个奔波忙碌的现实生活确实让许多父母筋疲力尽,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充满了竞争,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警钟时刻敲响在父母耳边,不由得使父母挤破头地买学区房,挣钱找关系进名校,报各种兴趣班,以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招牌的各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来攫取孩子身上的利益,诱骗父母的心血。从胎教产品到早教机构再到兴趣班、补习班,一系列的培训牵着父母的身心,其实是在给父母上,其实是父母幻想中的对孩子好,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叛逆,对学习兴趣的丧失。总之,极少数孩子会按父母期望规划的路线走,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报了兴趣班不上了,花钱找关系进了名校不去上学了等等。都最后是亲子关系矛盾的加剧,这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折腾,孩子失去了他最美好的童年,失去了父母爱的陪伴,他们像一台机器一般地运作,按预定的程序和路线,何谈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安全和爱的环境中滋养出来的。

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种子,在6岁以前这个敏感期,需要一定的环境下才能被激发出来,否则便很难发展起来。回到原始简单的爱上,不要盲目的在外界索取答案,不要不希望和责任寄托于学校和培训机构来开发孩子的智商,父母本身就是孩子命运的决定者,是最好的潜能激发者,走进自己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心灵,放慢脚步,陪伴是最好的爱,当然心不在焉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是心与心的陪伴,试着去感受去寻找孩童的自己,这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开发孩子潜能的最好方式,也是疗愈自己内心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