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许多外国人眼里都是勤奋、能吃苦的,可是我们却常看到孩子慵懒拖沓的习惯,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和老师赶着往前走,丝毫看不出他们勤奋吃苦的优良品质。

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每天勤奋的动力,没有感兴趣的目标吸引他们。

孩子们每天重复的完成老师和父母交待的各种作业任务,这种日子一天天耗掉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天性。为了做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孩子们百无聊赖日复一日的撑着。家长们看着着急,天天当孩子的闹钟,家长们烦,孩子也烦。

许多家长跟我抱怨,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孩子就是一拖再拖,不愿去做。其实在生活中,拖拉岂止是孩子身上有的?我们身边许多大人坦言自己患上了“拖拉症”。很多人因此而烦恼,因为拖拉让他们失去机会;因为拖拉让他们难堪;因为拖拉让他们自己悔恨,悔恨后又会拖拉,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会拖拉。很多成人的拖拉习惯并不是在成人时期才有,早在他们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存在,所以,我想告诉朋友们,拖拉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做事情就没有效率,这就是患有拖拉习惯的根源。

我曾参加过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大学生互访的交流活动,期间许多大陆学生被台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折服,台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意识、英语能力等都比大陆学生强。

活动期间有一个比赛,组织者给出一个难度很高的Project,谁先完成就会得到一笔奖金和一个知名大公司的岗位,要求在10天内完成。最后是来自大陆的团队赢得了比赛,大学生们在获知赢下比赛可以得到的奖品后,展现了惊人的潜能和吃苦能力,他们几乎都是熬夜战斗,吃饭都不下火线,从收集资料,到学习、设计、验证,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厉害。而台湾大学生们则按规律吃饭休息,在获知中国大学生的疯狂后,他们被震惊了!

看到这里,你能说咱们的孩子不聪明么?还说他们不能吃苦不会学习么?这一点全世界都佩服,只要被中国人看上的高科技产品,绝对很短时间就能出来仿造品,其他任何国家做不到。什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明确的目标!有了动力自然就不再拖拉。这正是我们父母需要改掉孩子拖拉习惯的入手点。

1、首先认识拖拉习惯的危害性

有拖拉习惯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包括极端懒散和轻微的忧郁。性格内向的人很容易产生惰性,惰性会因为主观的原因让人们退缩、迟疑、松懈、怠慢,而不能如期完成工作或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人曾经说过: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而懒惰就是拖拉的开始,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所以,对于解决拖拉,就从杜绝懒惰开始。

做事拖拖拉拉,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而人的计划、理想、抱负就在这拖拉与借口中变成了泡影。一个人一旦贪图安逸,并积习成性,就会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父母要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中,身教效果远大于言传。生活中我最无言以对的场面就是,当我教育孩子某种做法不对时候,孩子反驳说:爸爸或妈妈还这样呢!是啊,父母做不到怎么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呢?即使孩子被迫做了心里也不服气,也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所以父母在家里做某件事情,一定要专注。有的刚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一些父母不适应,让孩子专心写作业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或在Ipad上看电影、玩游戏,这样的家长能让孩子专心学习么?孩子同样会找各种理由离开学习桌,拖拉习惯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中养成的,甚至有的父母反过来批评孩子不专心。除了学习,其他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样,孩子行为都是父母的复制品和影子。

3、给孩子改掉拖拉的动力

父母要积极参与到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活动中,而不只是简单的对孩子要求和命令。

→适当的表扬

有磨蹭习惯的孩子如果做某件事的速度快一些了,父母就表扬下孩子。如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就给孩子定上比平时多一点的作业时间,孩子完成后,家长可以作大吃一惊状:“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

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通过表扬,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当然拖沓时也要及时指出来,但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要是批评,就在错误正当时,孩子体会到拖沓不好的时候趁热打铁。

→合适的奖励

孩子小时候最爱的东西无非两种:吃和玩。父母要调整好孩子学习和玩的关系。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父母可以奖励一颗星星,累积到20颗后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有的孩子写作业快,孩子在提前完成作业后,父母可以奖励孩子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切不可看孩子完成又擅自加量新作业,这会让孩子觉得作业没有尽头,没有提前做完的成就感,甚至有可能以后故意拖拉慢点做完。

→父母参与其中

以前女儿早上起床穿衣服要20多分钟,饭做好后,看孩子还在床上把衣服翻过来复过去,心里是直冒火。

后来让爸爸和孩子之间做穿衣服比赛,看谁更快。在比赛之前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长期下来就可以不知不觉提高孩子做一件事情的速度。

4、让孩子拖拉得到教训

刚上小学时候,女儿早上经常饭没吃饱就要出发,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太磨蹭,我在旁边提醒还有10分钟…还有5分钟…,我成了女儿的闹钟。我在想这样提醒啥时候是个头啊,于是故意一次没提醒她,结果迟到了,不但被班主任扣分了,还受到批评,那一次也深深刺激了女儿。从那以后,女儿每天把闹钟放在饭桌前,自己看时间,避免迟到。

还有一个家长的孩子写作业很磨蹭,到了晚上九点多,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这位父母没有让孩子再写,要求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

最后需要说的是,养成任何一个好习惯和纠正一个坏习惯都不容易,父母不要期望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孩子。父母要保持最大的耐心,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灵活多变的引导孩子。习惯培养里有一个“加减法”规则,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你希望孩子有什么好习惯,你就鼓励他,指导他,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

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只要你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改掉坏习惯也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一次改掉,更多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递减法,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让孩子知道做每一件事的目标,这样孩子就获得了动力,拖拉习惯也就慢慢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