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到底能掌握哪些本领呢?翼光教育告诉你:

第一,孩子婴儿期的呀呀学语为语言发展做准备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沉浸在周围的语言环境中,在8个月左右,就能发出“baba”“pupupu”“lalala”这样简单的声音。

这个牙牙学语的阶段是以后学习语言的基础。

第二,孩子有自己的交流密码

婴儿很早就发展出一套异于成人世界的“火星语”,以此和家人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在双胞胎之间最为常见,普通的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如此。孩子会用一些只有他们才明白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某些身体姿势、手势,还有发出声音或保持沉默,眼睛注视的方式,以及他们自己造出来的古里古怪的词,这是只有宝宝之间才懂的语言。

第三,拥有想象的能力

从两岁半开始,孩子通过玩假想式的角色扮演游戏,将现实和游戏中想象的世界合二为一。他一会儿做幼儿园老师,一会儿扮演开车的爸爸,一会儿又把自己当成坐在电脑前打字的妈妈,或者是杂货店小老板、医院里的医生。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将接触到的社会角色和他们的社会功能一一对应,既能帮助孩子对其他人进行角色定位,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性格。

第四,拥有符号功能

把一个简单的符号和一个复杂的意象联系起来,是智力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体现。自18个月起,有的孩子就能领悟周围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方式。把一张纸顶在头上,对孩子来说就是头上戴了一顶好看的帽子;把一个小柱子放在小板凳上,对孩子来说就是餐桌上的高级酒瓶;又比如,孩子会举起空空的杯子,一边做出大口喝水的样子,一边说:“好喝!干杯!”。符号功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智力、情感和社会化水平这三个最主要的成长指标。

第五,镜像阶段进行自我确认

镜像阶段指的是孩子能“在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的时期。

在此之前,孩子学会了怎样通过抚养人的脸看出自己的表情:他朝大人笑,大人也对他笑,他就从大人的脸上看到了自己的表情。

9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学会这一招。到了4岁,这种“用别人的脸照镜子”的技术简直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岁的时候,如果让孩子照镜子,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会困惑不解。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动,镜子里总是有个影像也在做一模一样的动作。他会用手或嘴唇触摸镜子,想解开这个谜。孩子这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只需向孩子解释,说这是“一个和宝宝一起玩的小伙伴”,他就信了。

而1岁半的时候,孩子的态度会有所变化,他在镜子前会变得局促不安,更为迷惑——怎么镜子里的人越看越像自己呀?

到了两岁,孩子开始了社会化过程,终于懂得镜子里的人像就是自己;

到了3岁,镜子就成了一个普通的物件,孩子真正学会了使用镜子。他照镜子时,和爸爸、妈妈照镜子的目的是一样的。

镜像阶段是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这个过程很重要。

第六,画画阶段

画画,和学说话、做游戏一样,是3岁以上的孩子自我表达的重要工具。孩子通过画画,自发地将内心所想呈现出来。画的内容能体现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同时还能体现他对自己和周围的人的感知。

第七,整理排序

在两岁以前,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学着像爸爸、妈妈那样排列东西,并以此为乐。在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排列东西就是一种游戏。游戏一旦开始,孩子就会多次重复练习。在排列游戏中,孩子证明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也证明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4岁以后,孩子就完全具备了正确分类、排序的能力。如果父母足够耐心,孩子甚至能够在他们的帮助下,睡前铺好自己的小床,整理好房间呢!

以上这些是孩子在6岁之前就拥有的各种本领,这些都显示了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理性思维程度,是不是很了不起呢?

在这一阶段,宝宝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身为家长,只要把握好这一黄金期,我们的宝宝就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