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光教育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大家在童年的时候是否想过换个妈,换个爸?看着别人的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你心里羡慕嫉妒恨,好想自己也能有个那样的妈?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发现不可能。

一、每一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理想的父母”

每个父母嘴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啊,听话懂事啊,帮着做家务啊,客人来了打招呼倒茶啊,落落大方啊,有钱啊,嫁了个好老公啊,娶了个好媳妇啊,孝敬父母啊,。。你看看你,什么玩意,什么德行,什么品行,什么素质,学学人家!”

有时一直粗壮的手指头都指到孩子的鼻梁上去了,想想都是十分压抑。

那孩子难道就没想过“别人家的妈”吗?反正我想过,不知道你有么有想过,你是否也在心里默默的说着:

“别人家的妈温柔体贴,饭菜做得很好,对自己的孩子很呵护,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自由,有钱有势,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买很多喜欢吃的零食,带孩子去世界各地旅游,给孩子买房买车,提供好的条件,送孩子出国留学。。。你看看你,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天天只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好,都没听你夸过自己。”

二、不理想的现实

在原生家庭里,孩子是依附父母而生存的,不知哪位朋友看到一个一岁的孩子可以自我谋生的吗?

在日本《怪物之子》中的男主角,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不想回到压抑的家族中,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街头只能偷东西维持生命,而且警察还会用保护的名义,想把他送回监护人身边。影片中,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最后心口都有一个黑洞,一个怨恨的黑色的小孩,最后会吞噬自己,变得邪恶。

做一个孩子不容易啊,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默默的承受着来自最亲的人的伤害,有时候也只能想想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别人家的妈妈。”

三、我想有这样的父母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对待自己好的父母,有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懂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意愿,平等的和自己说话,一直在身边陪伴着自己:

当自己恐惧难过时,父母能陪伴安慰自己;当自己生病时,能温柔的呵护自己;当自己失败时,能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可以继续尝试;当自己成功时,能夸奖自己,你真的很棒;当自己孤单时,能陪自己说说话;当自己迷茫时,能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开导自己;当自己痛苦时,能躺在父母怀里,哭泣,能得到足够的理解;当自己离家后,父母能彼此恩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用孩子担心;当自己结婚后,能祝福自己,不再将幕后黑手插进自己的家庭来干扰和控制自己,能够放手;当自己做出别人都不能接受的选择时,父母能说,我相信你,你选择的事情,自己用心去做就好,我们永远支持你!

四、做自己的父母

看着上面那段好温馨好感动,但是父母很难如此完美,如此理解,如此体贴,如此温暖,也许有些家庭里的父母能够做到一些,但很多父母自己都照顾不好,不自知的用很多方式在伤害自己的孩子,那如何去面对这种现实呢?

心理的世界是无限的,当然无限的潜力的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水平有关,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不代表我们不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可以通过长期的成长过程来修复原生家庭的创伤,做一个自动自发,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人,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走过一段痛苦挣扎的荆棘之路,来修复自己血淋淋的成长史,将潜意识里的创伤情结慢慢的去面对经历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学会做自己的父母,自我管理,重新成长出新的独立自主的人格,不再延续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并将这种伤害施加在最亲密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