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接到一个妈妈打来的电话,她情绪非常激动的向我倾诉说:“我的女儿已经一星期没有去上学了,我问她原因,她总是说你们都不懂我”。

隔着电话线我也能感觉到她的焦虑与悲伤,这位妈妈怎么也没有想到和自己朝夕相处13年的女儿竟说你不懂我。她也和她丈夫试着多次和女儿沟通,但女儿总是用你们都不懂我来结束谈话,将父母拒之千里。

很有意思的是她在表述女儿上学的情况时,情绪很愉悦,觉得女儿做的都很好,当我问到孩子最近有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她显然顿了一下,沉思良久说她从来没有问过,也很少关注。

后来我花了一些时间来让她明白这件事情,问题在于她关注的都是她关心的方面,比如考好成绩啊,当上班干部啊,对于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她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用指责和批评来教育孩子。那么时间一长,孩子会很累,觉得明明自己很委屈,但是妈妈不能理解,就用不上学和封闭自己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怎么才能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觉得你接受他。

这个并不难理解,我们成人在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如果觉得一个人对我们是不接受的,我们自然没有和他继续交流下去的欲望,这种感受我相信大家都有过。

对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从父母这里得不到被接受的感觉,那么他自然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想让孩子说心里话,就得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接受。

那么,如何让他体验到这种接受感

一、基础技巧:基础技巧包括三个,肢体语言、不干涉和沉默。

1、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很简单,就是说我们的表情,动作,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传达的一系列信息。比如我们生气的时候背对孩子,不耐烦的表情,拒绝的眼神等等都可以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接受,而温柔的眼神,拥抱的双手等等都可以表达对孩子的接受。

2、不干涉:其实也是一种很好地表达对孩子接受的方式。比如孩子在沙滩边上垒城堡,我们可能在不远的地方忙我们自己的事情,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垒城堡,尽管有时候他的城堡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被接受的体验,他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ok 的。

3、沉默:有时候通过沉默也可以表达接受。比如孩子放学回来说,

“妈,我今天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了。”

“哦”

“张老师说我上课太爱说话了”

“这样啊”

“我实在不喜欢那个老头,讲课特别无聊,所以我就和东子聊天,这老师也太差劲了。”

“不吭气”

“如果我有个好点的老师的话,我肯定会好好听课。”

“耸耸肩”

“我想我还是得适应一下,因为我也不可能总是碰到好老师,毕竟好老师还是少数,我以后还得上个好点的学校呢,这么做是坑自己,我觉得。”

这样一段对话中,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来打断孩子,传达我们的不接受感,并且同时阻止一次他自己成长的机会。

二、进阶技巧——积极倾听

首先,我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任何情绪和想法,而邀请他谈论自己的情绪,看法或者判断。可以用“我想听听”、“我想知道你的看法”言语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后我们把自己对孩子话语的理解反馈给孩子。我们前面说的沉默是被动倾听,就是你说什么我听什么。

积极倾听,是我们把自己对孩子话语的理解反馈给孩子,看看我们是否理解了孩子的这样一个过程。

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看一看到这个爸爸是如何应用积极倾听来和孩子交谈的。

女儿: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偶尔感冒,就像妞妞那样。可以不去学校,可我从来都不行。

父亲:你对学校感到很厌倦。

女儿:有时候我讨厌学校。

父亲:你不仅仅是不喜欢学校,有时候你会讨厌它。

女儿:没错。我讨厌家庭作业,讨厌上课,讨厌老师。

父亲:你讨厌与学校有关的一切。

女儿:我不是真的讨厌所有的老师——我只是讨厌一个老师。

父亲:你特别讨厌一个老师,是吗?

女儿:可不是!是张老师。我讨厌看到她。

父亲:你不想上她的课?

女儿:是的。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每天她都手叉腰站在那,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还会不停地说要得A 必须做的事情,烦人死了。

父亲:你讨厌听这些东西。

女儿:是的。她让我们觉得拿到A是不可能的。

父亲:你还没开始做就觉得失败了,因为你认为自己得不到A。

女儿:是的,只有受欢迎的同学才能拿A,我在同学中已经不太受欢迎了,我觉得没有多少女孩喜欢我(哭了)。

父亲:你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这让你感到心烦。

女儿:是的,没错。有一群女生,她们是学校里最引人注目的一 群。她们是最受欢迎的女生。我希望我也能加入她们的行列。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倾听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接受的,他们就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就可以对孩子施加影响,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不接受他,即使他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当我们家长去纠正的时候,孩子是不会听的,我们就没有办法帮助孩子。

态度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所需要的态度。这种方法可能需要这些基本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不然的话只会显得虚伪、呆板、不真诚。

我们必须希望听到孩子想要说的东西。我们愿意花时间,如果没时间,就实话实说。

我们必须真诚地希望在当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不想,就等到想的时候再说。

我们必须能够真诚的接受他的情绪。不论这些情绪是什么,也不管他是不是孩子应该产生的情绪。

你必须相信孩子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并能为他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你可以通过观察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来培养这种信任感。

你必须认识到,孩子的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你必须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